7月10日-15日,为了充分认知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艺术管理学院文化遗产系2018级学生在仝艳锋、崔云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和泰安市东平县、肥城市进行专业考察。考察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博物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古村落和革命遗址。
7月10日,师生们先来到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其画像石、石刻雕像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同学们观察了解石刻的基本结构和记载内容,学习其中的历史故事和石刻保护知识。
接着师生们来到平阴县北安故城遗址,踏在文化遗址的田野上,寻找观察陶片残砖,追觅历史遗迹,感悟精神文明。随后在胡庄天主教堂,讲解员为师生们讲解了教堂的发展历史、建筑结构及艺术特征,教导同学们尊重历史与文化。
最后,师生们来到平阴县博物馆,馆内有于慎行生平成就展,陈列了大量画像石和石刻雕像,同学们认真了解、学有所得,体会到了平阴地区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
7月11日,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平阴县东峪南崖村。东峪南崖村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古建筑群保存相对完整,乡村石板路、清代古桥古井民居、文昌阁、土地庙依旧保留着原貌,同学们观察并学习建筑结构、功能和文化内涵,感受到明清时期平阴农村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与历史风俗。
随后大家来到平阴县大寨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云翠山南天观古建筑群,结合课程知识了解石刻建筑、壁画的结构、功能类型,并在寻找遗产过程中追溯先人足迹、感悟文化内涵。
7月12日,师生赴泰安市东平县进行考察。东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保存相对完好,多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值得进行考察学习的地方。
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东平博物馆,博物馆分门别类,陶器、玉、石刻等文物展示着东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体验到东平“汉文化”、“石文化”和“水文化”的三大特色,深入探索学习东平文化,感悟历史的魅力。
随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考察了多处东平县城的文化遗址。同学们投身于田野间寻找历史的痕迹,学习并感受历史文化。千年古城无盐村蕴含着深厚的齐鲁文化,它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气息,向我们传达着文化的力量。
紧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达京杭大运河水利枢纽戴村坝,作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戴村坝承载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戴村坝的建设历史源远,对国家水情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以石结构为主的大坝横截大汶河,巨大的石料镶嵌密切,气势磅礴,同学们叹为观止。
最后大家来到王村墓群,观察感悟汉墓的壮观雄伟,认识并学习了汉墓的结构造型以及防盗技术,过去的防盗技术对于今天来说用处不大,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这就需要大家保护文化古迹,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致力于为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应用贡献力量。
7月13日,师生在肥城市进行实践考察,此地考察以古村落、古建筑为主,注重对农村人文历史的感受。同学们参观了众多建筑遗迹,乡村村民对古建筑的积极保护、修缮和管理对文化遗产的留存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首先来到董氏宗祠,宗祠内部陈列着石刻族谱,建筑结构保持着原有材料、布局,同学们了解了董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家族乡贤的贡献。
魏家坊的关帝庙保存相对完好,精美的壁画大部分保留下来,为同学们学习认知古建筑及壁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学们观察学习寺庙的建筑结构,分析壁画艺术特色,对古建筑的工艺特征和使用功能进行了加深学习,深刻领悟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当天下午,大家在村民的介绍下来到圣井峪度假村,度假村中保留了古村落原有的建筑布局,石头房屋、道路别具一格,通过统一开放利用将历史遗迹与现代艺术体验相结合,更具人文特色。
接着,同学们来到大龙岗石村关帝庙,观察研究庙宇建筑风格。随后大家了解了布山战斗经过及遗址的意义。最后到达鱼山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鱼山同样是在历史与自然中发展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农业文明,将历史内涵完整的延续下去。
7月14日,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肥城市张店村天齐庙和关王殿村,古庙宇的壁画残留深刻体现着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同学们认真观察学习,受益匪浅。
随后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小泰山进行考察活动,在曲折的登山过程中获得历史文化的熏染。最后到达邓李付村、车庙村和曹杭村,继续进行有关古寺庙、古建筑以及石刻壁画的考察,同学们细心观察,体验考察之旅,了解历史。
7月15日,文化遗产系2018级为期6天的暑期专业野外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期间老师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投身于田野自然,寻找历史的痕迹,学习历史文化,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相信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定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文物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