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泥面塑培训班”
赴博山开展文化考察
10月2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泥面塑培训班学员到淄博博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文化考察活动。此次主要对博山琉璃烧制情况进行考察,其目的一是开拓学员眼界。通过对不同材质的艺术创作的了解,体验感受造型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二是积累基础资料。为下一步用泥面塑艺术形式表现琉璃烧制技艺场景的主题创作做好准备。
上午7点钟,大家准时在校区集合,乘上了开往淄博的大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顺利到达了博山区爱美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学员们不顾旅途劳顿,下车后就投入了紧张的考察中。为了此次考察,学员在出发前两天就进行了分组,分为人物、场景、工具和其他共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和资料工具准备,各司其职、任务明确。学员们进入到烧制车间后,根据各自的创作任务进行了有条不紊的资料搜集和拍摄记录。琉璃烧制车间里一片忙碌,师傅们蘸料、造型、修饰、降温冷却,虽然繁忙却井井有条。在琉璃热熔的短短几十秒内,师傅们沉稳娴熟地完成了塑形和装饰,娴熟的技艺和精美的效果引来了学员们一片赞叹。琉璃制作工艺复杂,有造型、灯工、雕刻、内画等几种不同的工艺门类。作为中国琉璃的发祥地和当代琉璃之乡,博山涌现出了一代代琉璃大师。在前辈们的刻苦钻研和锐意开拓下,今天的琉璃已经能够将多种工艺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精美绝伦、新颖独特的作品。但是大家看到在美轮美奂的背后却是如此艰辛的创作环境时,无不对师傅们坚忍严谨的创作态度产生了油然敬意。
工人制作场景一
工人制作场景二
工人制作场景三
学员考察现场
学员作品一
学员作品二
从爱美琉璃考察结束,大家又赶到金祥琉璃和福山琉璃两家企业进行了参观考察。相比于爱美琉璃的传统风格,这两家企业更注重当代产品的研发,其产品大多销往海外市场。福山琉璃厂目前还保留了博山地区唯一扔在使用的八卦炉,成为了琉璃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活态标本。学员们拿出准备的工具,进行了测量记录,和窑炉师傅进行了交流访谈,并现场商讨了后期面塑场景的构思。
八卦炉
此次考察是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用面塑、泥塑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传统博山琉璃的制作过程,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主题创作凝固下来。此次考察的三家企业负责人和几位师傅也是上期琉璃烧制技艺培训班的学员,他们热情接待了泥面塑班的“师弟师妹”们,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资料搜集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在他们的鼓舞下,本期泥面塑的学员们决心克服困难,完成泥面塑和琉璃烧制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相互融合的创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