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我院艺术史论及文化产业等专业部分学生赴山东美术馆参加“切真——王力克油画作品展”开幕式,并于开幕式结束后旁听画展研讨会,收获良多,顺利完成本次课外实践活动。
上午10:30,山东美术馆一楼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大厅内挤满了慕名前来观展的师生及热爱绘画艺术的观众。我院师生聆听了各界代表致辞及王力克教授自述创作历程,并感受到其从艺四十年与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时代语境的呼应。开幕式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观看了油画展所陈列的全部作品。在观展之前,同学们做好了前期准备,不仅在公众号上的画展预告推文中查看了本次展出的代表作品,还自觉检索并研读了与王力克教授油画创作成就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进入展厅之后,同学们便直奔自己所向往的作品而去,期盼一睹真容,并在《那一年》、《那一片海》、《甲午1894》以及《传奇四方云动》等颇受观众喜爱的佳作前展开热烈讨论。
下午1:30,本次画展的研讨会在山东美术馆二楼夹层国画教室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一流艺术类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与艺术家,畅谈观赏王力克教授油画作品的审美感受。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端廷教授、《中国油画》主编王琨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世宁教授、《世界美术》主编鹿镭先生、著名艺术家张新权先生、杨松林先生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就王力克教授的创作历程、艺术理念及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史地位等问题发表见解。我院学生在认真聆听发言并做好笔记的同时,也在会后再次细致观看了画展的全部作品,并就研讨会所涉及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同学们感慨道,王力克教授所绘渔村景观便是自己脑海中最熟悉的家园记忆,那一片海引发了胶东老乡的强烈共鸣。
在参加开幕式及研讨会的空隙,团队成员还观看了“艺彩新锋——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2018)”、“应物传神——纪念山东美术馆建馆40周年馆藏国画(人物画)精品展”、“水彩在山东——山东美术馆馆藏山东籍水彩画作者作品选展”等精彩画展。除欣赏笔法技巧、纹理质感、思想主旨、审美风格与意象内涵等展陈画作本身的元素之外,同学们还对画展的灯光布局、展厅分隔及观展路线设置等策展细节展开讨论,弥补了课堂教学缺少艺术现场空间审美感知的局限与不足,实现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
(撰稿 刘心恬\摄影 王晓润 朱秀超\录像 李仰朔 鲁桂铭 朱秀超\后期制作 李仰朔)
部分同学观展感言
几只小船,零零落落地搁浅在海滩。薄暮初上,不明朗的天光缱绻地笼罩着海滩。风平,浪静。霞光,初上。此画乍看只是胶东海景图,直到我无意瞥了一眼画名,《远方》这个标题刹那间引发了强烈的兴趣。画面的构图视角不大,一小块海滩、几只小船、零零落落的渔网、朦胧的海接连天。何为远方?是几只小船都向前的船头,是天光黯淡临海的眺望,是日暮时分海里仍然航行的小船……“回不去的,是家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赵鲁瑶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本身,觉得它很真实。画中所有的意象都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那是记忆的模样——搁浅的船有模糊的轮廓,沙滩上铺开的网只有浅浅的绿线做勾勒。但正是因为这种模糊,赋予了画面以一种回忆的魅力。小船、沙滩、渔网……就像是记忆里呈现的那样,都那么模糊,又是那么真切。视线移到这幅画的名字上,一瞬间,所有的感觉如沐春风般地踏实而平静了。去不到的地方都是《远方》中的“远方”——虽然画面上的是家乡,但对游子来说,儿时的海滩,早已成为只能存在于脑海中的远方;而远方,就是自己再也无法真正回去的家乡。
——曲岩林
在王力克教授的画展上,有一幅画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幅《正晌》中,小小的孤舟在近滩搁浅,远处的海水掀起浪花,碧波汹涌。渔舟停泊的地方为什么远离大海,隔了一条蜿蜒的小河?渔夫在晌午时分泊下渔船上岸歇息了吗?本来,“正晌”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刻,这个词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活力与向上进取的精神,却配上在河中迷路搁浅的渔船。如果大海意味着成功、坦荡、开阔,蜿蜒的小河象征着崎岖的迷途,那么搁浅的渔船或许意味着一种人生状态——在旅途中迷失自我,明白内心所求,却彷徨在人生的路口。如果在人生最好的“正晌”,青春没有奔向大海,而是搁浅在沙滩上生锈腐朽,岂不让人心生对年华的惋惜?此画作内涵用意之深,实在需要细细揣摩。
——鲁桂铭
当我看到这幅作品时,就被画中宁静的世界所吸引,一瞬间被拉回到僻静的小山村。可以想象到画家在写生途中,看到这无穷的生命力在勃发,于无声处听惊雷,弥漫着新生与桐花的浓郁气味……这种创作的美也许可以让远离自然的现代人重新做一次生命的功课吧!如果一味的靠色彩感表现梧桐花会失于单调,当线条穿插其中,用线的方向感来引领梧桐枝条的多姿和微妙变化时,美感就被勾勒了出来。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诗“任东风梳弄年年”,画家敏感捕捉的对象也因而有了韵律感,建构起了深远含蓄而又充实丰富的形象世界。这种节奏感的变化及其微妙,记录的是梧桐与画家的缘分,描绘的是画家对梧桐的倾心。于是就有了这么纯粹的线条与造型吧!生命独特的气味,仿佛可以在岁月里天长地久。
——朱秀超
初闻,是众多批评家口中的“那片海”,只知道那片海很平静,没有那么的惊涛骇浪。后来,又有人说,那片海看似是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分内在与外在,是汹涌与澎湃。于是,在众多画中,我独对此作充满好奇与期待。初识,是远远的一眼,却深深吸引着我的那片海。深蓝色的海占据着绝大部分的画面,海很平静,但内心却越看越激动。恍惚之间,想起王力克教授在画展纪录片里曾说过的一句话,在他画海时,念念不忘的是《甲午》中的那片海,那片海是真正的波涛汹涌。看完《甲午》的海,再去看《那一片海》,只觉平静的海是将澎湃内化,但海还是那片海。如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所说,一个画家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后,往往没时间去画画,但他依旧对作画有着足够的热情,正如这幅画,看似平静,实在澎湃。
——罗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