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下午,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孙丽君教授做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现象学运动与生态美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艺文楼第一报告厅举行,由艺术管理学院院长王凤苓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讲座伊始,孙丽君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与心得体会,讲述了自己与现象学结缘的过程,提出现象学美学是西方美学最为精细和深邃的发展成果,为研究生态美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
孙教授从现象学与生态美学的界定、生态美学视野中的现象学、现象学视野中的生态美学等方面论述了现象学之于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孙教授指出,现象学是对传统认识论的主体形而上学倾向的反思,胡塞尔“转向事实本身”的观念吸引了舍勒、盖格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一大批哲学家,形成了二十世纪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潮运动。生态美学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思,强调在生态的基础上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促进生态和谐,将人类自身的有限性经验进行肯定性解读,建立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体验。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的深生态美学、以分析哲学为基础的环境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构成了生态美学的三大研究方向。生态现象学是将现象学理论应用于生态问题产生的成果。现象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立场与要求,改变了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为生态美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将有限性经验转化为肯定性经验奠定了基础。
讲座过程中,孙教授用日常生活中的杯子、手机、校园风景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何为现象学中的“现象”、“意向性”、“侧显”、“生活世界”等重要概念,用“如画”性风景欣赏的历史演变来说明生态审美经验与传统审美经验的差异,把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在座师生了解和研究现象学与生态美学的兴趣。
讲座结束后,孙丽君教授为艺术管理学院的教师及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沙龙。孙教授就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的注意事项及课题论证的方法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本场报告会是我院庆祝建院30周年系列学术分享会的第三场,后续报告会将会在近期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