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水平,加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近日,艺术管理学院的8名研究生同学在专业导师带领下,来到济南市章丘区文祖镇黄露泉村,对山东省级非遗项目“章丘梆子”开展了田野考察和教学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完成本次田野考察和实践教学任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前期做了细致的资料搜集和考察准备工作,与当地村委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联系沟通。黄露泉村隶属于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区东南,距章丘区政府驻地13公里,距文祖街道办事处驻地6公里,村内泉多水多、村以泉名,靠河建庄,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黄露泉村随处可见保留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拱形石桥,因而又别称“桥村”。2015年12月,黄露泉村的章丘梆子获批为“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号 IV-26)。章丘梆子留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获得了新的发展。目前黄露泉村章丘梆子剧团成员约有十五人,常年在乡村演出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章丘梆子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演出市场萎缩的困境。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章丘梆子”
田野调查中,师生对黄露泉章丘梆子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李斗芝先生进行了访谈。李斗芝出生于1950年2月,得到章丘梆子李久芝、李永芝两位老艺人的指点,后拜李遵忠为师,学习《天仙配》《送子》《双锁山》等曲目。李斗芝主唱老生,声音宏亮浑厚,亦能唱小生、小旦,无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又兼学拉弦、打击乐,为黄露泉章丘老梆腔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斗芝老先生虽然身体抱恙,但听说同学们为章丘梆子非遗保护传承专程来做调查,欣然同意来和大家见面交流,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毅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感动。访谈过程中老先生兴致盎然,把章丘梆子的历史发展娓娓道来,并和同学们一起演绎了一段梆子唱腔,现场教学的效果令大家受益匪浅。
访谈“章丘梆子”第十二代传承人李斗芝老先生
李斗芝老先生现场教学
田野考察结束后,8位同学们分别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学术兴趣出发,围绕章丘梆子的起源发展、特征分析、民俗功能、演出方式、传承困境和对策分析、章丘梆子和黄梅戏《天仙配》唱词差异性对比等内容,撰写了考察报告,对本次教学实践进行了汇报和研讨。
进行考察汇报和学术研讨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有了切身感受,对非遗传承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坚守有了深层认知,对非遗在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价值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结束后,同学们将把主要的成果整理装订成册,寄给黄露泉村村委,助力章丘梆子的传承与保护,也希望为黄露泉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