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社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正文 |
2018年10月15日,“百花齐放 共谱华章——庆祝山东艺术学院60周年华诞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学员作品汇报展”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图书馆一楼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山东艺术学院60周年校庆活动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出了山东艺术学院自2015年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来,培训班学员优秀作品百余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参与研培院校之一,2015年以来已持续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500余人次,涉及剪纸、草柳编、泥面塑、琉璃、核木雕、黑陶、风筝等众多项目。艺术管理学院作为研培工作的实施单位,在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支持下,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原则要求,统筹负责培训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学术资源,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深从业者授课,按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个板块实施教学,注重帮助传承人获得材料处理、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实现创意的多种工具和方法,加强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化考察、行业交流和市场调研活动。培训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再创佳绩,体现出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山东省文化厅确定我校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基地”和“山东省传统工艺重点实验室”。
在教学组织上,我校结合培训项目特点和学校专业学术优势,组建理论教学团队、实践创作教学团队、学术讲座教学团队。着重帮助传承人群加深对非遗政策、传统文化和所持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艺的了解,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加对行业动态、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将学习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创作,帮助其加深理解,融汇贯通。
外出文化考察是培训计划的特色,培训期间,共组织学员到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美院、中央美院、798艺术区、千年古刹灵岩寺、淄博博山琉璃企业、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通过文化考察和市场参观调研,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2016年以来,我校组织回访深入到学员所在的家乡、企业和个人工作室,进行深度访谈和调研,还和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开展了座谈,进一步了解学员们学习后的个人发展状况,对培训工作的建议,以及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现状和实际需求等。回访后撰写完成回访报告,评估教学效果,改进课程设置,总结研培经验,有力推动了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为进一步深化研培工作,巩固培训效果,2017年成立了四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按照“跟项目、整建制、成氛围”的目标要求,集中招收1个地区或几个企业、工坊的学员,利用当地的便利条件和集中优势展开培训,利于学员之间展开交流,形成持续性的学习讨论创作氛围和集聚效应。2018年工作站先后开展了面塑、核雕、红木嵌银等项目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启动以来,参与了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和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并在省文化馆连续举办多期作品汇报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人民网、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电视台、教育台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一些文化机构和传媒公司也与学校和学员进行了联系,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六十载砥砺奋进,一甲子薪火相传。值此山东艺术学院六十周年华诞之际,我们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作品汇报展,作为对学校庆典的献礼,共扬山艺精神,共话美好明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道路上百花齐放,共谱华章。